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数字媒体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赜

    王海亮;唐雯静;

    数字媒体通过数据采集、精准推送和互动传播,在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同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动能。然而,数字媒体赋能过程中仍伴随信息茧房、信息接收趋同、认知误区和价值分化等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公民素养降低、社会信任削减、文化价值失衡等不良后果,进而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为有效推动数字媒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正向作用,应打破“信息茧房”现象,规范算法价值导向,强化舆情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安全治理能力,从而为新时代民族事务的数字化创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保障。

    2025年03期 No.15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 博物景观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叙事

    徐静;王欣;

    博物馆是现代民族国家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国民共同价值的重要场域,承载着建构国家认同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重使命。我国多个博物馆在践行这一目标方面成效显著,尤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着有形有感有效的作用。博物馆的景观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着明显的互构逻辑。博物景观叙事既承载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也强化民族身份归属,还升华民族共同情感,它将政治话语和政治范式转化为日常实践中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从而潜移默化地强化了观众个体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此,发挥好公共空间博物景观叙事的政治社会化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动力。

    2025年03期 No.157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 佯僙语差比句的语序类型及其演化研究

    罗利曼;

    比较结构是佯僙语中一个比较复杂的语法现象,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在某种属性特征上的差异程度。佯僙语差比句主要有两种语序,即基准前置型"S+M+ST+A"和基准后置型"S+A+M+St"两种类型,这两种带标记的语序是在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背景下所产生的语序类型。由于佯僙语与汉语长期紧密的接触和互动,佯僙语在语法结构上受到了汉语的显著影响,尤其是差比句语序类型。原本佯僙语的差比句可能遵循的是无标记的语序类型,但在汉语的持续影响下,这种语序逐渐向汉语的语序靠拢,使得有标记语序成为了主流。这一变化体现了语言接触和交融过程中的语法演变,其中佯僙语差比句语序类型吸收了汉语的语法特点,展现了语言间的互动与融合。

    2025年03期 No.157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0K]

精彩兴师院

文史哲研究

  • 清代黔西南布依族碑刻类乡规民约的演进规律及其治理实践

    崔超;

    明清时期,贵州虽已正式成为省级建置,但囿于中央政权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限性,加之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特殊实际情况,主要采取土流并治,侧重在贵州民族地区实施民间自治。不同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通过清水江文书实施契约自治,黔西南布依族聚居地主要通过将乡规民约勒石成碑,围绕刑事犯罪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秩序维系、市场经营规范、宗教事务管控等领域开展规约自治。一方面,清前中期,主要依靠布依族传统自治习俗,自发聚众协商,共同制施石碑式乡规民约,并逐步形成自治体系;另一方面,清中后期,伴随中央政权在黔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构建完善,逐步出现官方治理与民间治理并行共治的局面,且凸显出国家治理实践日趋民间化的规律,其集中聚焦在将官府晓谕逐步碑刻化、立寨化、民间化。清代黔西南布依族聚居地乡规民约的治理实践规律体现为治理轨道从民间自治走向官民共治,治理范围从常规对象扩展到新兴对象,治理方法从道德教化侧重衍生条款规制为主,治理特点从点线特征呈现面体特征。

    2025年03期 No.157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古籍博物志的中国传统生物思想研究

    许晓东;

    从隋唐至元明时期的生物思想演变中,博物志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隋唐时期,本草学的兴起奠定了生物学基础,促进了动植物分类和药用知识的结合。两宋时期生态学、形态学和分类学方面的进展展示了生物思想的深入。至元明清时期,生物遗传性的探索和园艺植物栽培的系统介绍进一步丰富了生物思想。博物志通过记录和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生物知识体系,为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近代博物志在西方科学知识的影响下,强调实验和数理知识的系统构建,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现代化。博物志在中国古代生物思想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古代生物思想知识形态的建立和现代化,为中国生物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5年03期 No.157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社会科学研究

  •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省际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赵平;徐嘉慧;

    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省际发展差异明显,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社会网络分析表明,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空间网络具有溢出效应与结构关联性,东部沿海地区和北京在网络中居于主导地位,起“桥梁”与“中介”作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属于“净溢出板块”,广东和福建等属于“经纪人板块”,安徽、河北等属于“净受益板块”,且板块间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进一步采用QAP模型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因素差异及地理邻近性对网络结构形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信息化水平与科技创新水平尚未体现显著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省际空间网络结构,推进跨境电商区域协调发展,需加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跨境电商协作与资源共享、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省际协同效应提升、构建全方位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

    2025年03期 No.157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 生态美学视域下“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建设研究——以“形散神不散”理论为视角

    黄守斌;向德俊;

    “多彩”是贵州文化旅游建设中最靓丽的品牌,以“形散神不散”辩证省思“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建设,发现“多彩”在高扬“多”中而引发的“群马拉车”“散乱”“散弱”等碎片化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贵州在旅游地吸引力指数上的偏低,影响了贵州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激活中国重要散文理论“形散神不散”,并以此作为贵州文化旅游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可行性,具体通过强化“多彩”自信和凝聚“多彩”精神实现贵州文化旅游建设的“形散神不散”,以此在“多彩”中形塑重构贵州旅游文化的聚合之势,提升文化的势能,改善贵州旅游文化“碎片化”的问题,使区域旅游文化走向“大马拉车”“龙腾虎跃”的发展态势。

    2025年03期 No.157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3K]
  • 赋权路径视角下非遗工坊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丁纪瑞;韦丹芳;颜峰;

    本研究以广西南丹县朵努社区非遗工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运营机制、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政策调整与社会变迁导致传统技艺代际传承面临持续性挑战。基于赋权理论构建“个体赋权—集体赋权—结构性赋权”三位一体分析框架,提出强化文化主体性,构建适应性发展模式,提出治理体系优化方案,旨在实现非遗工坊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民族社区经济文化协同发展提供实践路径。

    2025年03期 No.157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6K]

教育教学研究

  •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国内教师心理资本研究回顾与展望

    丁湘梅;唐春;谢玲平;

    为进一步探索我国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进展及趋势,揭示其研究发展的脉络,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到与“教师心理资本”为篇名的文献496篇,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对研究热点及研究历程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这两个群体,研究内容倾向于探讨职业倦怠与教师心理资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开发专门性的测量工具、基于不同的研究类型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选取不同学科及类型的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等方面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

    2025年03期 No.157 5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0K]
  • 乡村中小学教研数字化:内涵、困境与路径

    张妮;彭蝶;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高质量教研提供了良好契机。在剖析乡村中小学教研数字化内涵意蕴基础上,立足于乡村中小学教研数字化在教研活动形式、资源共享服务、教师数字素养、绩效评价、组织管理机制等五个方面的实然困境,进而构建乡村中小学教研数字化的实践路径框架,具体包括:探索数字教研模式,推动乡村教研实践革新;优化教研资源服务,助推教研数据整合共享;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促使教研数字化落到实处;强化数字教研评价,助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教研管理机制,保障教研数字化常态发展。

    2025年03期 No.157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贵州高校普通话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

    韦文华;李静;黄子阳;

    普通话课程是语言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学中承担着立德树人与融合创新的双重使命。项目化学习在贵州高校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展现了多重价值:在教学层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方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实践层面,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体现于多维度的价值呈现,更根植于系统的内在逻辑即主体逻辑、要素逻辑、评价逻辑,共同构成项目化学习与普通话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基础。在贵州高校普通话教学过程中,应以项目化赋能贵州高校普通话教学,通过以教材为基础明确项目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驱动性问题,依托核心素养开展项目研究,以评价为导向聚焦项目成效,挖掘贵州高校教师育人的价值,形成可推广的西部高校语言教育创新范式,培养兼具语言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025年03期 No.157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7K]
  • 区域比较视角下近十年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

    郭纪昌;张翔;

    搜集并分析2013-2023年间52篇使用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研究报告,运用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探索10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研究得出了结论:近10年间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趋于良好状态;东中部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变化有向好趋势,西部地区存在变差趋势;西部地区中学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逐渐变差的趋势,西部地区男生和其他地区的男女生均有向好的发展特点;各区域初中生、东部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向好趋势,而中西部地区有变差趋势。

    2025年03期 No.157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5K]
  • 基于“四堂联动、三项融通、校企共赢”的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罗正业;黎泽平;张耀凯;

    传统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由于过度强调理论灌输与单向传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及创新意识不足,难以满足行业需求。以“四堂联动、三项融通、校企共赢”为核心要素,可构建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框架:通过整合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第二课堂(社团与旅游经济竞赛)、第三课堂(虚拟公司实训)及第四课堂(在线自主学习),形成多维联动育人体系;依托“教学项目—竞赛项目—真实项目”的三维融通机制,构建覆盖知识应用、技能强化与实战转化的综合学习模块。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虚拟与实体企业联动的项目平台,推动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强化其知识迁移与创新能力。

    2025年03期 No.157 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2K]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班级管理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陈冲;高欣;

    高校大学生具有与时代高度契合的最新思想潮流,“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求,对高校辅导员管理的班级模式也提出了更高标准。以高校辅导员管理班级的模式为研究主体,探讨其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分析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局限性,结合“三全育人”的内涵与工作实践,提出协同机制构建、个性化精准引导、多元评价体系等创新路径,可为广大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No.157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9K]

自然科学研究

  • 区块链文件加密技术与传输方法探索——以兴义市夏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密件邮——ScyTale”为例

    钟君;夏君;龙峰;

    区块链加密文件传输技术,不仅具有防篡改、能确权、可验证等能力,还改善了保障安全传输的整体成本问题。兴义市夏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密件邮——Scy Tale”介绍了基于区块链架构实现的加密文件传输技术特性,包括加密算法的选择与实现、系统架构设计,对应密码模块,可信执行环境,采用线下密码模块进行加解密过程后,用户通过一个可视化软件界面来操作上传、下载和管理文件。且其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提供机密SDK接口文件,使第三方平台轻松耦合实现本技术功能,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开发框架,开发者根据自身需求极易进行二次开发。

    2025年03期 No.157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8K]
  •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理论模型的煤矿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其应用

    舒仕海;阮毅;田燚;

    为研究保障矿区和工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问题,以某煤矿地下水6个监测点样本数据为例,筛选总硬度、浊度、铁、色度等10项水质评价指标因子,利用改进灰色关联理论模型、传统灰色关联理论模型、单因子评价法和改进内罗梅指数法4种方法对煤矿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有所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各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认为基于改进灰色关联理论的煤矿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地下水水质整体实际情况。

    2025年03期 No.157 11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4K]

  • 来稿须知

    <正>《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1987年5月创刊,1999年6月被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为国内公开出版物(国际标准期刊号为:ISSN 1009-0673;国内统一刊号为:CN 52-1153/G4)。主要设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研究、文史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乡村振兴、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栏目。刊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作者的学术论文,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2025年03期 No.157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