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晓林;
家庭家教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家庭成员成长、家族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的多重功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其传承与创新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延续,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践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分析,揭示其在传统文化赓续、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国化和家国认同等方面的内涵与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家庭教育、传承方式、协同育人机制和政策保障的维度提出现代化转型的实践架构,为培育时代新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2025年04期 No.158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5K] - 周鹤;廖湘;
在海外汉学著作中,文化层面的误读、专有名词的误译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未经校正的误读、误译,往往会在回译环节中持续传递,导致“以讹传讹”的问题。本研究以美国汉学家伯儒(Rhea C.Blue)的长文The Argumentation of the Shih-Huo Chih:Chapters of Han, Wei, Sui Dynastic History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专有名词的文化回译问题。根据专有名词出现频率和性质特征,可将其分为四类即官位名词、财经名词、著作名词和制度名词,并提出“还原—重构”二元文化回译策略。还原策略通过“完全还原”与“半还原”锚定术语的文化本体性,旨在维护中国古代专有名词的独特性。重构策略则通过“旧词新造”与“深度翻译”搭建跨文化认知桥梁。二者协同运作,还原文化基因,抵制语义殖民,重构跨文明对话的阐释协商机制,激活对话空间,最终既还原被解构的思想谱系,又建构可通约的跨文化阐释路径。
2025年04期 No.158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7K] - 张洪;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具有民族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双重内涵。通过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梳理1964-2024年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后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综述反思得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界定多元,理论认识尚待统一;分类体系渐趋丰富,范式多元尚需整合;特征辨析维度多样,理论提炼尚缺深度;功能研究层次分明,体系整合仍显不足;学科建设初具雏形,体系化推进仍存在挑战。启示:统一核心概念认知,推动理论体系重构;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深化方法路径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健全项目传承体系;建立科学分类标准,细化分级治理模型;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彰显文化认同功能。
2025年04期 No.158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5K] - 张思宇;武守江;郝圆圆;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CiteSpace工具,对2010—2024年CNKI与WOS数据库中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的1100篇中文文献与576篇外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内外研究均聚焦身体活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但国内以政策驱动为主,更多关注“学校体育”“健康中国”等系统性干预;国外则侧重于个体健康,如“obesity”“mental health”等公共卫生问题研究。研究趋势上,国内前沿集中于“大数据”“体医融合”等技术赋能,国外聚焦精细化健康管理及心理健康议题。学科分布上,国内以体育科学、教育学为主,国外呈现多学科交叉特征。建议强化宏观政策与微观行为研究有机融合,关注差异化群体精细化研究,建立跨学科研究协同机制,推动数智技术赋能,以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质效。
2025年04期 No.158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