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文化认同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肖宗志;曾黎悦;

    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刻的内在契合性,文化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文化根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文化认同的政治升华。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赋能作用,对共享文化符号的认同,能够具象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基础;对共同文化记忆的认同有助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纽带;对共有文化理念的认同可以有效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共识。基于此,在实践中应通过文化符号的共享传播构建认知认同,借助文化记忆的激活重构强化情感认同,依托文化理念的内化践行深化价值认同,实现从认知构建、情感维系到价值整合,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04期 No.15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 当代锡伯族西迁文学中国家认同的深化机理探析

    崔悦;

    当代锡伯族作家将本民族情感与家国情怀相融,将本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连,将本民族的发展置于国家的需要之中,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以及西迁之后“我们成了怎样的我们”等问题,给出了基于国家认同的回答。通过国家认同引领身份认同,将身份认同的重塑融合于国家认同的深化,这构成当代锡伯族西迁文学中国家认同深化的核心机理,体现了锡伯族文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2025年04期 No.158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民族研究

  • 论布依族“六月六”节俗的农耕文化内涵

    周永健;

    布依族“六月六”节俗,是农耕文化的仪式化表达,节日起源传说与稻作发明记忆伴生,节期设定暗含农事逻辑,节俗区域差异中实则有追求农事顺遂的共同诉求。“六月六”节日祭祀包含多维农耕文化符号建构,既有立体化涉农神灵祭祀,也注重生产技艺活态传承,禁忌与仪式包含农业生态智慧。节日活动凸显农事诉求,既有丰歉预测,也注重灾害防控。“六月六”节日活动,满足农隙休闲与社交需求,且关切乡村社会秩序构建与经济发展。

    2025年04期 No.158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 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及发展变迁

    毛霞;甘庆超;

    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贵州区域电影中占比较大且独具地方文化特色,已有六十多年创作历史。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1949—1976),主要取材于民族民间传说进行阶级文本创作;发展期(1977—1999),在多元话语争鸣中坚守国家话语表达;繁荣期(2000年至今),以“原生态”电影引领多元化创作。从数量少、类型单一、发展缓慢到产量跃升、类型多元、发展势头迅猛,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取得了可喜成果,这不仅与国家推进中国电影业的不断深化改革紧密相关,更与贵州自身的少数民族资源禀赋分不开。当然,贵州少数民题材电影也有其发展局限与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创作中不断改进,以推动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和贵州区域电影更好发展。

    2025年04期 No.158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文史哲研究

  • 试论《汉语大字典》第三版修订中碑刻异体字的增补问题——以贵州乌江流域碑刻文献为例

    龙仕平;

    《汉语大字典》第三版修订将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补,除了订正错误字形、规范文献出处的标注和补充有关字形外,最主要工作就是各种异体字的增补问题。其中在碑刻异体字增补方面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增收条目要俱全,字际关系要厘清,注音要精确,释义要简练,书证和例证其始见例尽可能要提前,凡增补项目要反复考究等。只有周密地审思这些细节问题,才能认真实现修订的目的,达到修订的预期效果。

    2025年04期 No.158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7K]
  • 魏晋玄学“自然”“名教”关系的内涵演变

    姜广振;

    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魏晋玄学“自然”与“名教”关系内涵的演变,经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三个阶段。曹魏正始时期,何晏援道入儒,他通过有无之讨论,将汉代的天人之学转为自然与名教的关系学,这就是名教本于自然的理论基础。王弼将其学说推进了一大步,他将汉儒名教来源于天的说法置换为名教来源于圣人之性和万民之情。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嵇康,亲身感受司马氏之虚伪,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命题,即要抛开名教的虚伪说教而任其本性的发展。西晋玄学的代表人物郭象注释《庄子》,寻找既让君王得到安宁,又要让士人得到自由,还要让一般民众得到精神满足的理论结构,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论,认为遵循名教的活动就是实现自然本性的过程。

    2025年04期 No.158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3K]
  • 贵州厘金源流考述

    刘守芳;张子浩;

    贵州厘金始办于民间,其首先用作维持行业经营的资金,后使用范围逐渐扩大。随着商业的发展,地方官府开始对厘金进行管理,促使其性质从民办逐渐向官办转变,并于咸丰初期出现了官办厘金的雏形。然而,这一自下而上的转型过程并非完全自发完成。咸丰十年,在省内军饷短缺的危急局势与厘金试办带来的巨大收益推动下,地方官员主动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厘金制度,使其成为一种官方主导的税收工具。

    2025年04期 No.158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0K]

社会科学研究

  • 新时代传承创新家庭家教家风文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架构

    龚晓林;

    家庭家教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家庭成员成长、家族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的多重功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其传承与创新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延续,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践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分析,揭示其在传统文化赓续、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国化和家国认同等方面的内涵与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家庭教育、传承方式、协同育人机制和政策保障的维度提出现代化转型的实践架构,为培育时代新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2025年04期 No.158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5K]
  • 汉学著作中专有名词的文化回译——以The Argumentation of the Shih-Huo Chih为例

    周鹤;廖湘;

    在海外汉学著作中,文化层面的误读、专有名词的误译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未经校正的误读、误译,往往会在回译环节中持续传递,导致“以讹传讹”的问题。本研究以美国汉学家伯儒(Rhea C.Blue)的长文The Argumentation of the Shih-Huo Chih:Chapters of Han, Wei, Sui Dynastic History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专有名词的文化回译问题。根据专有名词出现频率和性质特征,可将其分为四类即官位名词、财经名词、著作名词和制度名词,并提出“还原—重构”二元文化回译策略。还原策略通过“完全还原”与“半还原”锚定术语的文化本体性,旨在维护中国古代专有名词的独特性。重构策略则通过“旧词新造”与“深度翻译”搭建跨文化认知桥梁。二者协同运作,还原文化基因,抵制语义殖民,重构跨文明对话的阐释协商机制,激活对话空间,最终既还原被解构的思想谱系,又建构可通约的跨文化阐释路径。

    2025年04期 No.158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7K]
  •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系统性综述:回顾、反思与启示

    张洪;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具有民族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双重内涵。通过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梳理1964-2024年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后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综述反思得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界定多元,理论认识尚待统一;分类体系渐趋丰富,范式多元尚需整合;特征辨析维度多样,理论提炼尚缺深度;功能研究层次分明,体系整合仍显不足;学科建设初具雏形,体系化推进仍存在挑战。启示:统一核心概念认知,推动理论体系重构;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深化方法路径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健全项目传承体系;建立科学分类标准,细化分级治理模型;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彰显文化认同功能。

    2025年04期 No.158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5K]
  • 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热点探析、对比分析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研究

    张思宇;武守江;郝圆圆;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CiteSpace工具,对2010—2024年CNKI与WOS数据库中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的1100篇中文文献与576篇外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内外研究均聚焦身体活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但国内以政策驱动为主,更多关注“学校体育”“健康中国”等系统性干预;国外则侧重于个体健康,如“obesity”“mental health”等公共卫生问题研究。研究趋势上,国内前沿集中于“大数据”“体医融合”等技术赋能,国外聚焦精细化健康管理及心理健康议题。学科分布上,国内以体育科学、教育学为主,国外呈现多学科交叉特征。建议强化宏观政策与微观行为研究有机融合,关注差异化群体精细化研究,建立跨学科研究协同机制,推动数智技术赋能,以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质效。

    2025年04期 No.158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9K]

社会科学研究: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语言景观研究——以安徽省黟县西递村为例

    王钢;

    乡村旅游语言景观是乡村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语言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以安徽省黟县西递村旅游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西递村旅游语言景观的外在表征和意义构建,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语言景观的构建路向。西递村旅游语言景观以汉语为优势语码,呈现多语共存的样态,传递语言符号的信息意义,承载历史意蕴、村落文化和好客之道的象征意义,表现为地方政府、在地居民和经营业者等多方协商构建的结果。乡村旅游语言景观构建需立足乡村场域,突出文化内涵,彰显地域属性,丰富符号表达,营造出反映乡村特色的旅游语言景观。

    2025年04期 No.158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3K]
  • 乡村振兴视域下贵州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四维价值及活化利用

    付敏;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受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并深嵌于贵州大地的独特农业文化遗产,滋养着生存于斯的世代各族民众的身体和心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贵州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生计保障、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展现出重要价值。然而,随着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却受到诸如“失地、失人、失技”等多重挑战,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话题。在新的时期,如何有效活化利用贵州农业文化遗产以使其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不仅有利于促进农耕文明的延续和文化遗产赋能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而且也可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提供贵州经验。

    2025年04期 No.158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7K]

教育教学研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中小学数学教材的现实意义、基本遵循与实践路径

    郑刚;史敏;马晓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中小学数学教材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落实数学学科德育的内在要求,响应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呼唤。为此,以中小学数学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五个认同”为核心,发挥其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正向机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划分与平衡三类教育目标;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开发多类特色数字素材。从数学教材编写者的视角出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中小学数学教材,需紧抓数学教材的横向关联,打通数学教材的纵向衔接,完善与其他学科教材的协调统一,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育人价值。

    2025年04期 No.158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0K]
  • 基于ADDIE框架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导论课程为例

    韦瑜;胥颖;

    ADDIE模型是教学设计领域的经典框架,具有系统性和循环性的特点,其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环节构成了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流程,有助于教师规范、系统地进行教学设计,可用于课程思政设计的开发。以计算机导论课程为例,借助ADDIE框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思政元素挖掘方法,提出课程思政大纲U型结构和设计流程。教学中应利用案例教学、情境设计、研讨辩论等多元化教学策略,结合显性素材应用与隐性元素深度挖掘,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可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范例。

    2025年04期 No.158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8K]
  • 智能生成技术驱动的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生态场域建构研究

    张磊;

    随着教育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将这些科技成果融入课程思政教学领域,特别是在语言教学框架中专注于内容创造的人工智能的新能力,显得尤为关键。从语言教育中政治和道德教学的内在发展需求出发,结合根植于体验学习的品格教育原则,可追溯基于情境的学习增强的历程,并利用教育技术领域的最新开创性成果优化外语教学环境。通过问卷调查的系统方法收集数据来衡量这种创新方法的实用性,对学习者参与深度和认知激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考察,可为这些智慧教学环境在外语领域提升政治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供实证和范例。

    2025年04期 No.158 11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0K]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稿约

    <正>《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1987年5月创刊,1999年6月被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为国内公开出版物(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067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52-1153/G4)。主要设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研究、文史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乡村振兴、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栏目。刊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作者的学术论文,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赐稿。一、投稿须知为推动期刊编辑规范化和标准化,本刊严格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和《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来稿要求如下。

    2025年04期 No.158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