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

    何艳;宿造营;

    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心灵根脉与精神标识,是民族身份和个性的重要标志。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蕴含着“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天下为公”的理想追求及“和合”思想的共同体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文化根脉。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根基,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为范式,以“第二个结合”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2025年02期 No.15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文化遗产符号的当代转化:奢香夫人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构建

    潘东东;郑磊;

    以明代彝族女首领奢香夫人为研究对象,立足奢香夫人叙事的生成逻辑,构建“历史—现实—未来”三维分析框架,探讨历史人物叙事如何通过动态转化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构建。从历史逻辑来看,奢香夫人叙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历史基因。从现实逻辑来看,奢香夫人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者存在高度耦合关系,即爱国主义精神是“铸牢”的精神内核、民族团结精神是“铸牢”的价值风向、艰苦奋斗精神则是“铸牢”的内在动力。从实践逻辑来看,挖掘历史基因、守护文化记忆、整合价值观念、发挥榜样示范和完善教育机制,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型路径。

    2025年02期 No.156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和合”文化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熊国娇;马佳;

    “:和合”文化蕴含着“协和万邦”的天下思想“、和实生物”的发展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智慧“、和衷共济”的道德情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对各族人民坚定对伟大祖国的高度认同、坚定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坚定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具有独特的价值。在具体实践上,要以“协和万邦”提高国家认同、以“和实生物”增强民族凝聚、以“和而不同”深化文化归属、以“和衷共济”加强党的领导、以“天人合一”提升道路自信,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02期 No.156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精彩兴师院

民族研究

  • 剑河苗语的全称量化的类型学特征

    张成;龙燕林;

    量化是一种语法范畴,是在基式词汇的基础上表时、事物、条件的数量变化的形式。从语义上来看,可表事物由个体到集体表达的过程。剑河苗语的全称量化有三种语法表现形式,即词汇重叠、反义对举和词汇修饰。从语义关系上看,剑河苗语全称量化范畴有数量量化、概念量化和逻辑量化三种类型,语义上具有概括功能和回指功能。语义指向有前指和后指,根据句子中的量化算子来决定。从语序上看,剑河苗语全称量化的语序和苗瑶语族其他语言的语序具有相同性,具有类型学上的共性特征。

    2025年02期 No.156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0K]

文史哲研究

  • 新世纪瑞典学者视角下的中国研究

    贺宁杉;

    瑞典汉学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与现代阶段三个时期。近年来,该领域逐步向更广义的“中国学”转变,体现出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学科制度的重构以及学术谱系的传承等特征。21世纪以来,瑞典学者在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语言与文学等多个方向展开系统研究,拓展了瑞典汉学的研究范围,也推动了西方对中国认知的深化。这些成果不仅对瑞典和欧洲的中国研究产生了影响,在全球汉学领域也具备一定的学术代表性。

    2025年02期 No.156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清代诗学批评视野下高适诗歌接受的新变

    陈欣;张中宇;

    清代学者超越前代评价高适诗沿用的“气骨”“悲壮”,进一步深化为“壮怀高志”“雄劲”“悲壮而厚”等。明代曾贬高适诗为“必不可学”,清代则赞其“笔势稳称”,甚至认为高适诗“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祧之祖”。清人尤推崇高适七言古诗,认为其仅次于李白、杜甫。清人更鲜明地突出了高适诗歌的美学风格、诗学价值及其地位。高适诗歌在清代的接受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及诗学背景的复杂变迁密切相关,其接受轨迹映射出清代诗学环境与观念的演进。

    2025年02期 No.156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社会科学研究

  • 基于链式中介模型的外表完美主义对女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

    张翔;赵燕;颜丽蓉;

    为探讨外表完美主义对女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一个链式中介模型,采用外表完美主义量表、自尊量表、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某高校的部分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专业类型和BMI后,外表完美主义对女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尊和负面评价恐惧在其中起到显著的独立中介和链接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No.156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推广策略研究——基于R语言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幸嫚;张进凯;

    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政策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推广的现状与效果受到学界关注。通过田野调查和问卷调研,结合R语言结构方程模型(SEM)的饱和模型和测量模型,对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推广现状及调查对象进行评价,探索和总结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推广的效果,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包含政策支持与保障、教育体系建设、社会环境营造、社会激励机制等推广策略建议,旨在为民族地区创造有利的语言学习条件,增强国家通用语的社会认同感,助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

    2025年02期 No.156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屏幕上的抗议:微短剧如何成为公共议题的媒介工具

    彭苇;

    微短剧在具备独特表现力和广泛传播力的同时,存在文化价值丧失、议题处理表层化及叙事固化等问题,但叙事技术的革新,仍使其成为数字时代公共议题讨论的新阵地,并因叙事框架内的视觉性重构与传播,展现出数字平台中公共讨论的新秩序。在政府支持下,微短剧开始进一步融入公共议题传播体系,并通过响应观众需求与行为特征、展示微短剧在公共议题传播中的作用和社会影响,揭示出新媒体环境下公共议题传播的新路径。

    2025年02期 No.156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机器翻译对英语文学文本翻译的适用性——以“Introduction to An Old Chinese Garden”一文为例

    崔放;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机器翻译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对机器翻译的应用及探讨多集中在非文学文本,文学类文本涉及较少。因此,机器翻译对文学类文本适用性的研究有待加强。首先,利用百度、有道两个在线翻译平台,将机器翻译运用到Introduction to An Old Chinese Garden一文的翻译,对机器译文进行描述,归纳错误类型并分析成因;其次,通过实证研究,从时间、技术两个维度,分析机器翻译对译后编辑活动的影响;最后,从技术的角度,并结合当今的人工智能,对机器翻译在英语文学文本翻译中的适用性提升提出一些建议。

    2025年02期 No.156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自然旅游地游客疗愈行为意向影响机制研究——基于SOR理论与亲生物假设

    李逸帆;殷红梅;李瑞;杨勤;

    依托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框架,并融合环境心理学及积极心理学中的亲生物假说,以万峰林景区为例,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旨在构建自然旅游地背景下游客疗愈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旅游地,游客的自然联结性与恢复性环境感知显著增强,人与自然间的交互效应显著,且恢复性环境感知在其中发挥催化作用;在有机体因素中,积极情绪起到重要中介作用,而恢复性环境感知并不直接影响游客疗愈行为意向;反应因素中,疗愈态度也在转化游客疗愈行为意向中起到关键作用。

    2025年02期 No.156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徐旻;

    通过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系统阐述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作用机制。选取2011-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加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这种影响效果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消费水平改善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城乡收入差距会受到其滞后期收入差距水平的影响。

    2025年02期 No.156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教育教学研究

  • 基于空间生产的民族文化符号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究

    黄晓通;李玉雄;

    中华各民族在历史的演进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而民族文化符号不仅是各民族文化标识的凝聚,更是联结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符号赋能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是促进“大思政课”建设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其空间意蕴体现在拓展教学空间感知性、激发教学空间生产动力、增强教学空间符号互动等方面。应通过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实现空间身份认同、空间共同体构建、空间记忆再生产,达成各主体共建共治的“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02期 No.156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数字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现实挑战与实现策略

    刘佳富;

    数字赋能教学创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以及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从数字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现实挑战、实现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数字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中的挑战,提出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推动互动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智能化教学评估与反馈等策略,旨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以期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代化进程,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5年02期 No.156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数学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思考——基于基础教育新课标理念和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

    孙健;

    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重要课程。基于基础教育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理念以及师范类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要求,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为研究对象,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进,整合与重构相关课程,使其更适切专业培养目标,从而满足师范生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需求。

    2025年02期 No.156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探究式教学——以“弧长和扇形面积”为例

    管油江;张和平;杨忠保;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知识教学的目标点。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平台,利于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研究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其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以“弧长和扇形面积”为例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实施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并探讨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公式内涵与教学的关联,以及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提升的途径。

    2025年02期 No.156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自然科学研究

  •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

    索贵彬;秦晓蓓;韩荣荣;

    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考虑了地域变量的随机森林算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2—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采用Moran指数、马尔可夫链等模型,分析我国省域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时空动态演变特征。主要结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省域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现象的强度有所降低;空间因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当与水平较高的省域毗邻时,本省域向上转移的概率更大。

    2025年02期 No.156 11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基于GFScom的某银行营业收入状况的评价分析

    饶静;官心果;张胜礼;

    以招商银行2022-2023年的净利息收入、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指标,基于广义模糊集GFScom的评价方法对其在两个年度的营业收入总体状况进行评估分析。首先,构造出合理有效的隶属函数计算出每一个指标在极好、较好、一般、较差、极差五种等级下的隶属度;其次建立对应的评判矩阵R,然后根据净利息收入、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净收入三项占比得出权向量A;最后通过计算B=A R°并结合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该银行2022-2023年度的营业收入状况均为较好,且2022年总体营业收入略好于2023年。基于广义模糊集GFScom的评价方法为银行营业收入评判分析提供了新思路,且方法简单、有效、可行。

    2025年02期 No.156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来稿须知

    <正>《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1987年5月创刊,1999年6月被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为国内公开出版物(国际标准期刊号为:ISSN 1009-0673;国内统一刊号为:CN 52-1153/G4)。主要设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研究、文史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乡村振兴、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栏目。刊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作者的学术论文,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2025年02期 No.156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 下载本期数据